赛力斯许林: 华为确实没造车 是和我们做联合开发

3月31日至4月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在京召开,本次论坛以“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为主题,邀请到了来自政、产、学、研各领域约200位高层嘉宾出席并发言,围绕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形势、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动力电池等核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趋势等多个话题展开讨论。网易汽车作为本次论坛的官方战略合作媒体,也将为大家带来第一手的论坛资讯及热点。

4月2日,赛力斯集团CTO、赛力斯汽车(轮值)总裁许林发表演讲。他表示,新能源汽车的盈利能力是困扰整个行业、特别是自主新能源品牌的重要问题。从盈利情况来看,除了盈利较好的特斯拉,中国自主新能源车型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亏的少的大概在1万多,亏的多的大概在10万以上。新能源汽车的生存是非常艰难的。

他还介绍了赛力斯跟华为合作的创新商业模式:“双方合作的品牌叫AITO问界,我们的合作模式是真正由赛力斯主导、华为高度赋能进行的联合设计、联合开发以及联合质量控制和联合营销,跟华为造车是两回事,在这里我也代华为喊一下冤,确实华为没有造车,是在和我们做联合开发。”

以下为演讲原文:

大家上午好!刚才听了几位领导的精彩分享,这里我也想给大家分享赛力斯在三个方面的思考。

第一,新局面——新能源汽车驶入快车道。

第二,新驱动——加速了车市的重构。

第三,新变革——科技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第一,新局面——新能源汽车驶入快车道

过去的2022年新能源汽车突飞猛进,已经驶入快车道。但是我们回溯过去10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20年前,更多靠政策驱动的情况下,渗透率是比较缓慢的,不到5%。第二阶段,2020年—2022年,短短两年时间新能源汽车在政策市场的驱动下势头率已经超过了25%。到今年政策退坡,完全进入了市场驱动的态势。未来五年,我们认为渗透率会超过50%,达到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临界点,到这个时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进入剧变的时代。

同时,从去年新能源汽车15家销量靠前的品牌来看,合资企业基本上是非常少的,而国际品牌只有特斯拉暂居前15,其他的都是我们的自主品牌,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占到近80%。但是在这个产业链里面可以看得出来,新势力我们称为新一代,新二代就是传统汽车,刚才席总也谈到广汽埃安,这个增长率证明传统车企崛起的步伐是非常快的。新老势力共同发力,未来将进一步考验我们企业的生存能力。

在众多的汽车技术路线里面,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里面有五大技术路线:轻混、氢能、插混、增程和纯电。去年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增程和插混逐渐被用户更多的接受,市场多技术路线并存的局面都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同。2023年,从年初特斯拉的降价引发了一场新能源汽车正在酝酿的剧变,从特斯拉的价格战开始,导致了整个行业有50个品牌加入了这个降价的大潮。第二,新能源汽车的盈利能力是困扰整个行业发展的特别是自主新能源品牌的重要问题。从盈利情况来看,特斯拉的盈利是比较高的,其他中国自主新能源车型基本是处于亏损的,亏的少的大概在1万多,亏的多的大概在10万以上,这个数据是从我们公告的数据和销量来看的。在国家批准获得新能源这个资质的15家企业来看表现来看,超过1000台销量的企业还不足一半,新能源汽车的生存是非常艰难的,而且确实这个行业的这场剧变会来的非常快。

2023年新能源车市将迎来关键的分水岭。一是增速放缓,市场更趋理性。2022年1—2月整个行业新能源汽车增长在155%,今年1—2月份的增长只有不到30%,同时国补的退出又引来了另一场地方补贴,这个地补花样百出,整个市场战乱纷争,补贴多样化,额度、条件也多样化,甚至有补贴智能座舱的,但这个持续到底能够补多久?好像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所以地补又引起了另一轮的竞争。同时,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特别是这次武汉,传统车一降的幅度甚至达到50%左右,传统汽车的价格跳水,新能源汽车保价又要保量,左右为难。

第二,新驱动——会加速整个车市的重构。

当前市场是用户的天下,而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满意度指数刚好首次超过了传统燃油车,也就说明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在进一步提升,包括不单从它的产品力,还从它的用户满意程度,以及使用的范围来讲,新能源汽车都在更广泛的被用户接受,这个趋势其实会愈发明显。

消费者的消费也是日趋理性的,因为产品力和成本决定了最终整个竞争的胜负。我们认为20万元是重要的拐点,在20万元以下,用户对车辆的升级愿望是非常强烈的,他希望这个车的配置越高越好,所以从20万元以下的购车来看,升价占比还是超过了53%,就是说他还愿意花更多一点的钱去买好一点配置的车,而20万元以上的用户购车的决策会更理性一些,就是说花更多的钱去买更好的配置,这部分可能只占25%,大部分还是希望进行平价的置换,更希望以低价去买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车。

从供给侧来看,现在科技创新将不断重新定义汽车。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从平台的竞争力方面,平台竞争力来自于平台的高价值和高通用性,因为通过平台的高价值和高通用性的打造,可以缩短研发的周期,降低制造、维护的成本,可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智能化的打造,竞争力的打造主要从这几的方面:智能座舱、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用户特性的打造,这几个方面决定了下一步我们下半场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胜负。

从供给侧来看,数字化转型也逐步渗透到我们整个汽车的核心价值链,主要是从研发、制造和营销三个方面来影响。在研发端,以前我们以产品为中心,现在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依托用户数据来开发我们的产品,而制造端主要在建设我们的制造平台,满足用户对车辆千车千面的需求,希望我们的制造要柔性化。而营销端,能够更多的重构用户的画像,实现精准营销。数字化对车企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第三,新变革——赛力斯打造新能源汽车的实践。

说起赛力斯大家可能相对比较陌生一点,因为我们企业刚进行了更名,昨天余总也说了华为问界、AITO问界,也做了一些阐述,这里我跟大家谈一谈我们跟华为合作的创新的商业模式的探索。

我们和华为的合作,双方的品牌叫AITO问界,我们的合作模式是真正由赛力斯主导、华为高度赋能进行的联合设计、联合开发以及联合质量控制和联合营销,跟华为造车是两回事,在这里我也代华为喊一下冤,确实华为没有造车,是在和我们做联合开发。

在模式创新上,通过传统车企和ICT行业的结合,发挥我们的硬实力,而对华为来讲,更好的发挥他们的软实力,打造更好的适应用户的车辆。在流程制造方面,我们把ICT行业的流程和我们传统汽车的流程结合起来,可以实现我们产品的快捷开发。所以去年一年,我们投产了三款产品。

坚持我们的增程技术路线,我们增程技术路线从1.0通过三年的打造已经进入到3.0,3.0下我们的动力比现在又提升了20%、油耗下降了8%、增程效率达到了44%。从我们统计的8万台增程用户的使用情况来看,纯电续航里程是180公里,这180公里里面用户使用汽车驾驶时用纯电行驶里程是67%,纯电驾驶时长在83%,用户绝大多数时间在使用纯电驱动,所以增程技术完全是一种纯电的驾驶体验,而且没有里程焦虑,也没有充电难的问题。

打造增程基础同时我们还打造了智能化软硬一体的研发能力。研发能力是从两个方面来打造的,一个是全栈自研、一个是系统整合。从功能方面,我们也进行了智能车控、智能电控、智能座舱、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五大功能全系列的开发。

从AITO问界系列产品的使用情况看,用户坐在车里面享受智能座舱的时间,就是休闲时间每天有25分钟,坐在车里听音乐、处理公务等等,而使用鸿蒙座舱的达到了95%,用手机、智能手表、卡片钥匙去做车控的占90%,淘汰了传统的钥匙,同时使用辅助驾驶的比例也达到了50%以上。这些都是我们更好的开发产品、更好的贴近用户的一个方面。

为了做好更好的产品,适应用户的需求,我们重点打造了四位一体的制造系统,“一硬一软一网一平台”。“一硬”就是我们高度智能化的装备。“一软”就是我们数字化从设计到采购、到制造、服务都是采用的数字化。“一网”我们所有的制造过程的数据、用户的数据都是上网的、都是在云平台。“一平台”就是物联网、数字孪生和工业大数据、驾驶构建的一平台。通过这样来适应满足千人千面用户的需求,为高质量的交付赋能。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赛力斯汽车还是坚持开放、合作的态势,希望我们未来共同携手,开发更好的新能源产品、开创更好的新能源未来。

谢谢!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及其描述,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QQ:26887486),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vqauto.com/info/z/rw/4677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合作邮箱:81307333@qq.com

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Hi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