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智能汽车,不能全听车企忽悠

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2022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不能说是风起云涌吧,也可以说是诸神黄昏。

 

曾经统治了中国车市半壁江山的德系品牌,已经在10-20万元市场输给了比亚迪和长安;曾经以“匠人”姿态在20-30完全市场大杀四方的日系品牌,在一次又一次的质量危机中将手中的市场拱手相让;新能源汽车在补贴彻底取消前的最后一年异军突起,拿下了超过25%的全年渗透率;特斯拉终于“走下神坛”,长期的供不应求终于演变成了降价促销换市场。

 

几年前,汽车产业正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概念,还仅仅停留在业内人士的意识里。如今,传统汽车产业的跨国巨头,在中国已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残酷厮杀。而中国自主品牌和新势力们,终于借助新能源迎来了机遇窗口。

 

事情,终于开始起变化了。

 

引发这些变化的,归根结底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的新型产品上,技术突破所引发的产品迭代。智能化与电动化的浪潮浩浩汤汤,用“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来形容,已非言过其实。广大汽车企业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将研发资源投入到了智能与电动两大领域。而在几年的布局后,过去一年我们看到搭载这些新技术的车型,以“井喷”的姿态投入市场。一时间,几十款号称“颠覆”的新车在中国汽车市场里上演着龙争虎斗,让我国成为了全球汽车产业创新的高地。

 

能在中国市场卷出头的汽车,放在全球才有竞争力。

 

然而,这些新技术对于消费者,是否真的有用呢?诚然,车企围绕新技术投入了巨量资源,但从技术到产品的惊险一跃过程中,从不缺乏摔惨的失败者。错判用户偏好,供应链管理失败,缺乏需求洞察,都会导致产品不尽如人意,甚至沦为笑柄,这样的车型似乎并不鲜见。

 

只不过,这些终归不应该让用户买单。为此在过去一个多月,虎嗅汽车联合行业头部媒体、KOL,共同梳理了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量产车中,最具开创性和用户价值的,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能量系统和工程创新四大领域的16项创新技术或产品。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及其描述,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QQ:26887486),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vqauto.com/info/z/rd/4542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合作邮箱:81307333@qq.com

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Hi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