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价168万的中国自主“第一”超跑,资本市场却不买单?

广汽还是经不住诱惑,摘下了名为“高端品牌”的那个果子。9月15日晚,广汽埃安发布了品牌全新LOGO——“AI神箭”。与此同时,这家公司还推出了其全新高端品牌——Hyper昊铂。如同所有的新品牌一样,昊铂的首款车型是一款炫酷的超跑,该车名为Hyper SSR。令人惊叹的不是Hyper SSR的产品,而是其价格。该车提供了两款车型,售价分别是128.6万元168.6万元。这将是中国汽车市场中价格最高的大规模量产车。

但令人意外的是,真正广为传播的不是Hyper SSR本身,而是两句sologen,一句是“有路就有埃安车”,还有一句是“500万以上最好汽车”。前者因为与丰田经典的广告语“有车就有丰田车”高度相似,而被业内吐槽。而后一句,虽然有套用今年流行梗的因素,但怎么看怎么别扭。不过,对Hyper SSR来说,最初的目标似乎达到了——相对于默默无人知,至少大家都知道广汽推出了一款售价168万的跑车,至于看好不看好那又是后话了。

Hyper SSR这次上市确实一鸣“惊”人,证明了自主的发展没有天花板。惊叹之余,似乎也觉得并不太意外。前有“蔚小理”杀入四五十万区间,后有猛士、比亚迪百万起步的豪华硬派越野,其中也有售价150万的天价车。这么一看,也就只刷新了10来万。而在Hyper SSR之后,一定会有价格更高的自主量产汽车出现。在一个内卷的行业中,注定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而从市场来看,这款车的销量注定会非常之少。

Hyper SSR的起步价就注定其是一款小众的产品,而其销量更取决于在这一细分市场中,中国消费者是否做好了接受一款百万级国产跑车的心理准备。随着电动车的消费热潮出现,目前电动车真正站稳的价格已经突破40万。尽管在40-70万价格区间中还有不少产品,但实际上销量都不大,如果只做小众产品还能勉强算成功,但对于一个要追求盈利的企业来说,这远远不够。当然,即便如此Hyper SSR的出现也有其意义。

纠结的广汽

在这之前,行业中有售价接近800万的蔚来EP9,也有500万价格的红旗L5,但不同之处在于,Hyper SSR是一款可量产且可以上路的产品。目前,Hyper SSR的生产线已经开始建设并开启预定。按照计划,明年10月Hyper SSR将开始量产交付。当然生产线可能具备混线生产的能力,不然以Hyper SSR的销量可能很难回本。实际上,在广汽内部对Hyper SSR的目标也并不高——当然,在超跑市场中,即便年销上千已经算是热销了。广汽要完成这个目标并不难。而只要过千的销量,则意味着广汽又增加10亿收入,这个增量也挺可观。

当然,要打开私人市场,这还是比较难。只是Hyper SSR并不会追求销量,这也是行业中一致的看法。Hyper 在品牌塑造上显然和蔚来走的是一个路线,通过高举高打的方式,在顶端塑造一个标杆,而后推出走量的产品。但也有例外,比如高合一直在“高举高打”,第二款车型仍然是曲高和寡的产品。其实真正让外界感到有点疑惑的是,广汽此前并没有打造一个高端品牌的想法。至少说,广汽在高端品牌上经历了一个相当纠结的过程。

去年7月,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在广汽投资日活动上表示,广汽埃安将与华为合作打造豪华高端品牌,这也是广汽首次披露要打造一个豪华品牌。但仅仅四个月后,在2021年11月,古惠南又自己推翻了此前的表态。古惠南此时针对高端品牌的说法解释说,该公司并不打算推出一个全新的高端品牌,而是在现有的广汽埃安的品牌下推出一个高端车系。

广汽埃安不单独做高端品牌的原因很简单,他们认为品牌高端化并不等于高价格,广汽埃安可以造一台车卖200万,但做不下去不能持续也没什么用。而这家公司的高层认为,纵观汽车产业的发展,豪华品牌的历史就是被收购的历史,而广汽则表示不想走这样的路,因为往往活不了。在汽车行业中,有这样思路的企业其实挺多,比如长安和上汽等,最后这些企业都放弃了产品向上的路径。

而如果时间线再往前推半年,你会发现,在2020年埃安刚刚独立的时候,其最开始的设定是一个高端品牌。当时古惠南表示,埃安将主打高端品牌,计划2025年产销达到35万辆。

那么,是什么让广汽在两年时间中将埃安从一个高端品牌的定位上拉下,而在重新建立一个高端品牌上又来来回回抉择了几次?

造血仍是难题

这种犹豫的背后是国内自主高端新能源品牌形势的变化。从行业中来看,在自主品牌,吉利有了极氪、长安有了阿维塔、北汽有极狐、长城有沙龙,而上汽则有智己和飞凡,未建立一个高端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凤毛麟角了。这些走产品高端化的品牌其实在后续都放弃了这条大路,比如最开始的长城,其也是推出H8和H9等产品,但最终未能如愿,这促使了长城突出WEY品牌。而广汽也曾计划通过与蔚来合作打造一个高端品牌,但广汽蔚来最终仅成了卖“换壳车”的存在。

在出售广汽蔚来之后,广汽集中力量发展埃安品牌。从销量来看,今年以来,埃安已经5个月销量突破2万辆,1-8月累计销量15.2万台,其中,主力车型是AION Y和AION S,两车在8月销量分别为10,253辆和11,683辆。两车的售价在13-18万元之间,属于瞄向主力消费人群的产品。车型矩阵上,目前广汽埃安共有AION S、AION Y、AION V和AION LX 4款车型,价格覆盖13-47万元区间,车型级别涵盖相对全面。

不过埃安的车辆有很大一部分销往网约车等B端市场——2021年AION S在营运、租赁等B端市场的比例高达60%-70%。而另一方面,最低售价超过28万元的AION LX ,2021年全年销量仅为1,000多辆,上攻难度非常大或许,这也是埃安放弃产品高端化道路的直接原因。此路不通,就赶紧换路走。实际上,埃安面临的难题同诸多新能源品牌一样,一方面是上市公司苛刻的盈利要求,另一方面是高盈利的产品始终难以上量再者,埃安的资金问题也是打造一个高端品牌的必要条件

广汽埃安目前正在筹划IPO事宜,按照8月26日广汽埃安A轮引战增资项目所披露的挂牌价格,广汽埃安A轮投前估值约850亿元,融资150亿元,投后估值预计超过1000亿元。IPO可以解决一部分资金,但打造一个高端豪华的品牌,所投入的资金量是巨大的,这甚至可能拉低广汽的整体盈利。目前来看,广汽埃安仍处于亏损之中。2019-2021年,埃安的营收分别为52.33亿元、76.1亿元、172.65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6.21亿元、-6.87亿元、-13.88亿元,三年合计亏损约27亿元。

不过,资本市场对新能源车的亏损包容度很高,这也是其机会所在。另外,国有资金对埃安的支持也是其底气所在。相对而言,拥有大量国有资金的支持可以使得其在上市之初获得托底资金,但后续如何提升市值仍是难题。从资本市场来看,整个行业融资难度在加大,资本回报的时间限制和回报率也在提升。而埃安怎么讲好Hyper的故事还面临着持续性的挑战。

更多挑战……

对Hyper而言,其第一款产品在走出第一步之后,后续的问题才接踵而至——Hyper与埃安如何划定楚河汉界,双方各自的边界在哪里?在埃安没有能力拿下的20万以上的市场,Hyper如何做到差异化?如果只是一个换标的埃安,这可能很难吸引到消费者,这一点已经在上汽身上得到验证。另外,此前广汽对外宣布Hyper是和华为联合打造,华为又如何差异化赋能,与AITO和阿维塔、极狐相区分?这些问题都还没有答案。

Hyper发布之后,广汽集团的股价不涨反跌,这种开局值得广汽警惕。资本市场普遍对国企存有“偏见”,并不待见这类企业,那埃安如何改变这一切呢?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及其描述,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QQ:26887486),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vqauto.com/info/z/rd/4313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合作邮箱:81307333@qq.com

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Hi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