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汽车·E电园
图文 | 王巍
编辑 | 王巍
由于电池成本的不断上涨,新能源车成为汽车工业中唯一一个量产规模不断增大,制造成本却日益增加的细分市场。
国内新能源车的定价体系也因为这一反直觉的规律而变得诡异起来:
续航里程越长,车价越贵;买车越晚,车价越贵。
那么,车友们真的需要超长续航里程吗?
大家需要超长续航里程的原因又是什么?
车友们对续航焦虑的破解又有哪些新的观点呢?
本期《E电园调查》就来和大家好好聊一聊这些问题。
纯电动续航里程的爆发式增长,从2020年初便初现端倪了。
2020年,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迎来了“高镍”元年,无论是兵家必争的NCM811,还是保守一点的NCM712,都在这一年迎来了量产高潮。
N811电芯的量产,一举将续航里程推向500km大关。
2021年,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迎来了“CTP”元年。
无论是整车厂商,还是电芯供应商,都在这一年拿出了自家的CTP电芯总成一体化方案。
2022年,世界汽车动力锂电池又迎来了“CTC”元年。
特斯拉率先在Giga Berlin实现了4680结构电池的量产。
随后,中国新能源车品牌零跑、比亚迪先后在旗舰轿车上实现了CTC电芯车身一体化方案。
在新体系、新技术、新思路的不断推动下,广汽埃安首次在AION LX PLUS千里版上达成了“纯电1000km+”的新里程碑。
与续航里程成正比的是,是新车不断飞升的售价。
按照大工业制成品的普遍经验,边际成本和量产规模、量产时间成反比。
然而新能源车并没有遵循这一规律。
这并非因为汽车厂商的贪得无厌,而是动力锂电池的价格在近2-3年来不断飞升。
2019年,NEDC续航里程416km的北汽EU5 R500最低配补贴后只要13.29万元。
2022年,NEDC续航里程1008km的埃安AION LX Plus千里版售价直接来到了46.96万元。
续航里程提升2.42倍,售价却翻了近4倍,不成正比。
4组给定的续航里程覆盖了10-60万区间的大部分纯电动车型车型(含换电车型)
在微博、车友们中,搜狐汽车·E电园发起了“你认为最合理的续航里程是多少”的投票。
结果如图所示,大多数车友们的确需要超长续航车型,而且续航里程越长越好。
其中,69%的参与者倾向于购买“表显600km,实际续航450km”的新能源车型,认为表显续航600km,实际续航450km是可以接受的心里续航安全下限。
在这其中,又有88%的参与者选择了续航更长的车型(表显700km,实际续航525km),认为续航多多益善。
表显400-500km的车型仅收获了10%的青睐。
在超长续航的替换方案中,仅有2%的参与者认为换电模式可以解决续航焦虑问题。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仅有5%的参与者表示“家中有充电桩,不在乎续航里程长短”。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搜狐汽车·E电园所属车友群以真实车主、换购车主和准车主为主,理解问题角度多从实际的生活体验和出行经验出发。
与车友们交流沟通后,笔者发现大家选择超长续航的理由非常不统一,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7种类型。
① 初次购车一步到位型
由于是初次购车,准车主没有充电、呼叫救援、规划充电路线的经验,或者车辆的实际性能表现没有预期,所以在预算范围内,选择一次到位。
② 二次换购一步到位型
这类用户多为二次或三次换购,有一定的新能源车使用经验,其中大多数为早期新能源车(多为北汽EV系列、吉利帝豪EV系列、比亚迪e5等)
早期电动车糟糕的使用体验使得他们在换购时选择在预算范围内一步到位。
③ 无桩户
这类用户占了整个投票近6成的比重。
在补能方式上,这类用户高度依赖公用充电桩或小区内其他邻居的共享慢充桩,充电体验较差。
选择长续航车型的理由是可以明显降低充电频次。
④ 长途旅行担忧或亲眼目睹充电、换电难型
这类用户在整个投票中占到了4成的比重,小编也在其中。
常跑高速的车友都知道,在北方路网系统的规划中,每个服务区只规划了4个充电桩。
越早布局充电桩的服务区,充电桩故障率越高,设备越欠维护,且充电速度多为功率很低的国标2012版本。
选择长续航车型,既是为了有足够的余电避免这些服务区,也是为了更好地出行体验。
⑤ 有钱任性型
这类用户多见于家庭购买的第二辆、第三辆车,选购车型多以蔚来、特斯拉、宝马iX等高端品牌为主。
⑥ 懒得麻烦型
这类用户以女性车主为主。她们动手能力没有那么强(充电线+枪头),也不会特意摸索如何驾驶新能源车更省电。
这类用户往往出于“懒得麻烦”的心理选择长续航版车型。
有一位车友的思考角度别出心裁。
ID.6 CROZZ四驱版车主丁先生表示“购买长续航车型除了开起来更放心外,也是想给未来电池留点损耗空间。举个例子,我新车有60度电,5年后损耗10度,只剩50度,影响太大了。但如果我新车就有80多度电,5年后损耗10度,影响不大”,“同样的损耗速度,电池容量越大,坚持的时间就越久,车就越耐用”。
这一说法立即让小编想起了广泛存在于在售新能源车的“锁电”现象,其中的道理和衰减如出一辙。
电池容量越小,受锁电影响越大。
电池容量越大,受锁电影响越小。
在和不同车友的交流中,小编不止一次地听到了对充电问题的担忧。
有车友说充电桩速度慢,有车友抱怨充电桩不好找,有车友反馈说充电桩经常有通宵占位不挪车的现象,也有车友反馈充电桩所在的园区因疫情原因不对外开放。
作为新能源车主,小编对这些担忧感同身受,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小编或多或少也经历过。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大多数用户不得不选择加钱选择更长续航的车型。
再次,小编也是希望车企健全补能体系,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换电、双电源冗余、节假日流动补能车等更多补能形式。
希望充电桩运营服务商、物业管理公司、供电部门等加大充电设施设备的巡查和维护力度,及时淘汰损坏和落后时代的充电桩。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及其描述,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QQ:26887486),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vqauto.com/article/43/42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