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全年销量超过873万辆,同比增长15%,市场占有率从2014年的38.5%提升至41.3%。
不可否认,中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4成,值得可喜可贺;要知道放在10年前,2006年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仅为26%。相信看到这里,不少人认为要去深挖数据背后的秘密,然后高呼中国品牌已经受到了市场的肯定。
实在是高兴得太早。
这边还有一组来自韩国的汽车数据,韩国汽车市场目前拥有超过2000万辆的汽车保有量。其中93.39%是韩国本土生产,(包括韩国通用雪佛兰,雷诺三星),只有6.61%是进口汽车。按照韩国的本土品牌来看,现代汽车的比例就已经为46.89%,其次起亚占据了27.67%,韩国通用11.61%,雷诺三星9.44%,双龙4.13%。
应该来讲,这样的数据背后才是我们要关注的。同样是东亚国家,同样是黄种肤色,并且韩国的汽车市场肯定不如中国的大,早在2002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就已超过了2000万辆,(韩国在2015年初刚刚达到这一水准)。可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像韩国人支持他们的本土品牌一样,选择自主品牌?
汽车发展阶段不同。
抛开社会、经济、收入等问题,就算单纯比较中、韩两国的汽车工业来看,确实二者目前处于不同的汽车发展阶段。韩国汽车工业从起步至今,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仅用不到60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百余年的历程,并成为当今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其成就举世瞩目。如今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制造国,第六大汽车出口国。
中国品牌快速发展的阶段应该从本世纪初算起,尽管发展突飞猛进,但不少企业都还处于借鉴、拿来主义的阶段,真正属于中国品牌的精品车型甚少,而特别是在国际市场,有影响力的车型更是少之又少。大而不强,也是业界共识。
韩国品牌本土销售更便宜,有更多的政策导向。
目前,韩国汽车市场保有量前五的车型分别是索纳塔、伊兰特、雅尊、SM5以及胜达。这组数据很有意思,韩国市场排名前五的车型并没有类似于中国市场排名靠前的微型车,但是这并完全意味着韩国消费者更倾向选择级别更高、价格更高的车型。
事实上,在韩国,一辆起亚福瑞迪的最低售价只相当于人民币5.5万元,新款现代伊兰特的最低价约合人民币8.4万元,起亚K5最低约合人民币11.1万元,远低于中国市场的售价,而其它中高级汽车的价格仅相当于中国市场的一半甚至更少。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及其描述,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QQ:26887486),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vqauto.com/article/18/17576.html